關於我們
環境導覽
教學課程
活動影音
班級導覽
最新消息
相關資源
家長留言
育兒小常識
檔案下載
好站連結
首頁
/
育兒小常識
育兒小常識
感覺統合與嬰幼兒
2018-08-08
感覺統合是一連串的神經處理過程。大腦在接受外界的感覺刺激之後,經過註冊整理
.
組織之後,促使身體對這環境做出適應性的行為。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不只會影響孩子的動作知覺
.
認知的發展,也與孩子的親子關係社交技巧
.
自我概念及早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密切的相關。
1-2
歲孩子感覺統合的發展
ㄧ歲的孩子
此時的孩子正開始學習走路
.
說話及計劃更複雜的動作與更有效率的完成這些動作。如果在此時
,
這些感覺整合能力沒有完整的發展
,
則往後的各項發展都將顯的困難重重。
對觸覺的定位
ㄧ個良好的動作計畫能力取決於孩子能夠有準確的觸覺系統。在剛出生時
,
嬰兒可以知道他被碰觸到
,
且這些碰觸會影響他的情緒狀態
,
但他並不知道他被碰到身
體的哪個部位
,
且他的反應通常是出自於反射而非自主意識下的行為。而在一歲之後
,
孩子可以粗略的知道他被碰觸到什麼部位
,
並能夠自主地做出反應。
感覺整合不足的孩子便不能正確的知道他們的身體結構或是某個部位的動作
,
因此他們在學習操作物體上便有困難。他們可能可以學會坐
.
站
.
走
,
但在玩玩具
.
扣鈕釦
.
拉拉鍊或是使用餐具上就會出現難題。如果你看到一個孩子總是東摸西摸或是丟擲物品的次數比一一般同年齡孩子多的話
,
則她的觸覺整合能力可能不足
,
所以他必需不斷的從他的手去獲得觸覺的資訊。
.
移動
在此時期
,
孩子會練習使用無數不同的動作來獲得額外的感覺刺激
,
以了解它
本身的肢體如何運作以及如何操弄外在的環境。他會拿起物品並丟擲
.
推拉玩具
.
在椅子上爬上爬下
.
不停的探索家中的環境與屋外的世界
,
不斷地吸收新的資訊
,
但這也常讓父母們感到擔心與煩惱
,
但如果孩子們對任何事物都不感到興趣
,
則父母們或許更應該感到煩惱。一個孩子需要與外在環境做互動就如同他需要食物與愛
一樣的重要。
身體知覺
這個年紀的孩子喜歡被揹在背上
.
騎腳踏車
.
游泳
,
這些活動可以提供許多感覺刺激。這些刺激告訴孩子們重
力的感覺與如何運作
.
身體不同的部位是如何移動的
.
什麼東西會讓你感覺舒服而什麼友會讓你感覺受傷或不舒服。這些感覺的資訊在我們的大腦裡形成了一張身體
的地圖
,
我們稱為
”
身體知覺
”
。隨著孩子不斷的移動
,
大腦慢慢的建構出身體的地圖
,
並儲存了大量的感覺資訊
,
好在日後孩子可以用來控制自己的動作以做出正
確的反應。有良好的身體知覺時,才更有助於孩子去了解這個世界的面貌,
爬
孩子們具有強烈的動機去探索外在的空間
,
在他們會走
之前
,
他們就已經學會爬到一些大人們難以想像的地方作探索了。為了爬行
,
孩子必須將動作感覺與地心引力作良好的整合
,
且更進ㄧ步的整合了身體知覺與視覺。
爬行
,
除了建立大量的
”
感覺
-
動作
”
能力
,
更是日後發展視覺空間概念的重要ㄧ環。
個性
在此時
,
建立自我概念是一項重要的課
題。如果這些感覺刺激讓孩子們感覺到有安全感以及認為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個體
,
則他將能發展出自信心。
他將會感覺到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
他不再受制於地心引力,他可以自己站起來,可以走一段較長的距離,可以跳,可以爬,可以上下一個小小的障礙物等。
在將近兩歲之時,孩子將開始發現他可以指揮控制他的生活,並開始讓其他人注意他。許多小孩在此時常會使用
”
不
”
這個字來展現他的獨立性。這對許多家長來說或許會覺得有些挫折感,但對孩子發展社交技巧來說,這是一個必經的階段。
雖然在此時孩子已初步感受到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離一個可自主的個體仍有一段很長的距離,他需要許多的支持
.
鼓勵與安慰,而這些感受來自於擁抱
.
慢速的搖晃
.
親吻等,當他們暫時地失去控制時,這些感覺可以幫助他們重新整理自己。
二歲以後
在
2
到
7
歲這個階段,對孩子的感覺統合來說是一段關鍵的時期,在此時孩子的感覺統合日趨成熟,孩子的內在動機會使他們更加活躍,且會運用他的身體去學習
許多許多的事情,他的適應性行為會更為複雜,且每一個行為反應都將能擴展孩子的感覺整合能力。另外
,
在這個階段,孩子開始學習使用工具,像是刀叉剪刀
.
筆
..
拉鍊
.
扣子等等,每一個活動都需要大腦提供相關的感覺資訊,而這些資訊皆來自於之前活動的經驗。
感覺統合與學習的相關聯性
感覺統合是一連串輸入與輸出的過程
,
在此過程中若其中一環節出現錯誤
,
則孩子便將出現不適應環境的行為
,
也將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狀況。一般來說
,
感覺統合
異常分為兩大部分
,
一種異常發生於感覺輸入之時
,
我們稱之為
”
調節失調
”
。所謂的
”
調節失調
”
是指我們的大腦對於輸入的感覺刺激無法做良好的註冊與調節
,
導致大腦對感覺刺激有了錯誤的詮釋
,
導致孩子出現反應過慢
.
感覺防禦及對感覺刺激有嫌惡反應之情形
,
孩子可能會逃避感覺刺激
,
行為表現上會較為退縮
.
膽子
小
.
反應不足
.
害怕新環境
.
不喜歡與人接觸
.
不喜歡動等等
;
另一種則發生於動作輸出之時
,
我們稱之為
”
運用不能
”
。所謂的
”
運用不能
”
是指我們的大腦在指
揮動作或是區辨能力上出了問題
,
孩子會出現協調性差或是身體失用症等情形
,
孩子會表現出動作較為笨拙
.
或是力量控制不當
,
孩子也可能會因為這些笨拙的動
作
,
而被同學當作小丑或自己故意做出小丑行為以獲得同學的友誼。
有時候
,
感覺統合異常的孩子在家可以做好每件事
,
但在學校學習時卻有很大的困
難
,
那是因為在學校需不斷的重複
”
讀
””
寫
””
算
”
等基本作業
,
而這些作業事實上都是一連串複雜的感覺處理過程
,
需仰賴有良好的感覺統合基礎方能完成。在
學校之中
,
有許多小事情需要孩子們去做
,
若沒有良好的感覺統合
,
則孩子很難學習如何繫鞋帶、不知道如何握住鉛筆
,
而不至於將鉛筆折斷、很難從一個活動中轉
換到下一個活動中、或總是忘記到學校與教室的路等等。這類的孩子做事總是慢吞吞的
,
讓你不得不催他快一點
,
而他也總是很難一次記住兩個步驟以上的指令
,
如
:
將你的書本拿開
,
然後拿出你的鉛筆
”
。
在教室裡
,
感覺統合異常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外在環境中的聲音或光影影響而分心
,
或是因為其他人在做不
同的事而受到干擾。他的大腦被過度刺激
,
不斷的在活耀以及對環境作反應。那些在教室裡跳來跳去的孩子
,
並不是因為他們想去做那些事
,
而是因為他們的大腦失
去了控制
,
使得孩子很難專注與專心
,
當然對老師的上課內容就無法了解了。
如何發現異常與建議活動
感覺統合異常之行為特徵
如以上所述
,
感覺統合能力不足時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及人際互動等,但通常當我們發現孩子有異樣時,多是在孩子在學習上或人際關係上遇到困難時才會被注
意到,而此時孩子早已遭受到不知多少的挫折與責難了。因此,我們該如何從早期發現孩子感覺統合上的困難,並盡早幫助孩子,讓孩子在成長與學習的路上能夠更
順利呢?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發現孩子是否有感覺統合的困難:
1.
感覺調節能力
孩子如果感覺調節能力不佳
,
可能表現出以下幾種情況
:
不喜歡被擁抱
.
碰觸
.
洗澡
.
洗頭
.
剪指甲
.
剪頭髮
害怕高處
.
不愛移動
.
身體僵硬
不喜歡較吵雜的聲音
,
如
:
電話鈴聲
.
玩具音樂等等
迴避視覺得刺激
,
如
:
人的臉孔
在九個月之後仍喜歡咬東西
在操作物品時常用力過大
特別喜歡旋轉且旋轉後不易頭暈
特別喜歡跑
.
跳
.
旋轉
.
搖晃
2.
動作發展
:
感覺統合異常之孩子在動作發展或動作表現上較同年齡兒童遲緩或笨拙
,
這類孩子的行為表現多為以下幾種
:
肌耐力不足
不愛動
經常坐著
喜歡用
”W”
型坐姿
平衡能力差
在物品操作上有困難
害怕嘗試新事物
挫折忍受能力較差
建議活動
1.
前庭覺
:
前庭覺活動的特點便是頭部動作要與地心引力有相互的移動產生
,
所以舉凡走
.
跳
.
跑
.
旋轉
.
倒立等等皆有前庭覺刺激
,
而前庭覺刺激量的大小取決於相
對速度的快慢
,
速度越快
,
刺激量越大。每一個小孩所需要的前庭刺激量不同
,
在給予前庭刺激時要多注意孩子的表現
,
若孩子出現臉色發白
.
冒冷汗的狀況
,
則應趕緊停止。建議活動
:
番跟斗
.
盪鞦韆
.
溜滑梯
.
跳床
.
跑步
.
在旋轉椅上旋轉
2.
本體覺
:
因本體覺的受器在關節裡面
,
故舉凡出力氣的活動
,
關節擠壓的動作皆有本體覺的輸入。前庭本體覺整合能力不足的孩子在肌力與肌耐力的表現上較差
,
故剛開始訓練時容易感到疲累
,
建議慢慢增加孩子持續的時間。建議活動
:
小狗爬
.
用手走路
.
推拉重物
.
倒立
.
3.
觸覺
: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
,
故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受觸覺的刺激。觸覺過於敏感的孩子
,
建議給予減敏感的活動
,
如
:
身體按摩
.
在視覺的引導下嘗試觸摸不同材質的物品
(
由細到粗
).
。而對於觸覺敏感度不足的孩子
,
可以給予增加觸辨覺的活動
,
如
:
在沙箱內找東西。
4.
視覺
:
可以多利用具有光刺激的玩具讓孩子練習視覺的追蹤能力
,
如
:
將螢光棒藏起來讓孩子找找看在哪裡
.
利用手電筒讓孩子找一找光點在哪。也可以與孩子練習丟接球
.
走迷宮的活動
,
增進手眼協調之能力。
5.
聽覺
:
利用不同的樂器訓練孩子的聽覺辨識與專注力。如
:
讓孩子猜猜看是哪一個樂器發出聲音或是猜猜看有哪幾種樂器發出聲音
.
也可以在有背景音樂的情況下與孩子對話
,
讓孩子練習選擇主要的音源。
每個孩子所需要的感覺刺激種類與數量不同
,
需視孩子的情況而定
,
家長若發現孩子再發展或是行為適應上有異樣
,
建議還是要尋求專業人士之評估與介入。
問題討論
1.
我的孩子
1
歲了到現在還不會走路,是不是感覺統合出問題
ANS:
就孩子的發展歷程上來看
,
一歲正是孩子準備學走路的時候
,
而要到大約
1
歲半孩子才能夠較穩定的放手走路
,
因此
,
媽媽此時可以利用一些小遊戲與技巧幫助寶寶
們練習走路。媽媽可以先讓寶寶扶著傢俱或是推東西向前走
,
或是讓寶寶練習放手走路
,
但大人須在後面扶著臀部兩邊以給予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如果你發現寶寶不太愛移動
,
或是對移動或感到害怕
,
則就需考慮是否感覺統合上有問題。媽媽若感到疑慮
,
建議尋求專業的治療師評估。
2.
我的孩子
1
歲半,還不會自己拿奶瓶喝牛奶,到底是為什麼
Ans:
孩子不會自己拿奶瓶喝牛奶可能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可能孩子的肌肉張力及肌力不足
,
無法抵抗奶瓶及地心引力的重量而將手檯高
,
或是因此在拿奶瓶時會感到手
酸
,
因此不喜歡自己拿奶瓶。二是因為孩子手部的觸覺較敏感
,
奶瓶的材質或是溫度讓孩子感覺不舒服
,
故孩子也可能因此不喜歡自己拿奶瓶。
建議媽媽再多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
,
若有任何發展異長的現象
,
仍需尋求專業人員的評估。
3.
我的孩子手和眼睛有時候無法配合,我應該如何幫助他?
ANS:
要增加孩子手眼協調能力
,
可做以下幾項活動
:
1.
視覺追蹤活動
:
利用各種會發光的道具
,
讓孩子用眼睛去追蹤或是用手去抓取
,
訓練視覺追尋之能力。
2.
走迷宮
:
可以和孩子玩手指走迷宮之遊戲
,
兩條線的間距可以由寬變窄
,
由彎曲度小到彎曲度大
,
以增加孩子手部控制之能力。
3.
丟接球
:
可先由將球丟到孩子面前
,
讓孩子用雙手接球
,
再改變成球落在不同方向
,
讓孩子去預測及追蹤
,
可訓練孩子的動作計畫能力與雙測協調能力。
影響孩子手眼協調能力的因素有很多
,
建議家長還是要找專業人員做進一步的檢查與評估。
by
阿鎧老師
·
十月
12, 2011
線上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