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環境導覽
教學課程
活動影音
班級導覽
最新消息
相關資源
家長留言
育兒小常識
檔案下載
好站連結
首頁
/
育兒小常識
育兒小常識
讓學前兒從生活中具備自理能力
2018-06-15
每個孩子都是爸媽的寶貝,除了平安健康,做爸媽最重視的另一項,就是「教育」了。尤其學齡前
2
〜
6
歲是培養孩子獨立自主、人格養成的關鍵時期,本文將告訴爸爸媽媽孩子入園前必須做好哪些準備,如何從生活中觀察、評估孩子的身心狀況,並於入學前從生活中培養獨立自理能力,以及作息規律、專注力、人際互動、語言表達力,讓孩子能在進入幼兒園後,順利融入團體生活,早日適應環境。
觀察孩子適合念幼兒園了嗎?
孩子到底幾歲念幼兒園最適合,需靠家長自己評估在家中是否能給予孩子以下的需求,或是觀察孩子是否有表現出想和同儕互動的興趣等做為考量:
1.
在家是否有自主練習的機會
爸媽如果能讓孩子在不同階段給予適齡的生活教育,從吃副食品開始,就讓孩子自主使用湯匙,讓他有嘗試的機會,或是
1
歲多學走路時,能不怕孩子受傷,多練習走樓梯,
2
歲時很愛自己穿鞋子時,有沒有機會讓孩子練習,而不會介入中斷他練習;
3
歲孩子喜歡做家事時,是否有放手讓他洗碗、擦桌子等,這些都是一種學習自理能力。如果在家中都有適當給予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其實並不一定要急著上幼兒園。
2.
是否對人產生興趣
先觀察孩子社交發展,平時有沒有想要去交朋友,或喜歡和其他人玩、常常表示自己一個人玩很無聊,希望有人陪他玩,也喜歡和年齡相近的孩子共同玩玩具;甚至會向爸媽表達自己想上學了,經過幼兒園時,會對園所的活動感到很有興趣時,都是孩子已經具備入學的狀態,家長可以考量是否要帶孩子進幼兒園。
3.
日常活動已無法滿足孩子需求
有些雙薪家庭的爸爸媽媽,每天工作與家庭奔波,有時覺得在日常規範或家庭給予的已不太能滿足孩子;或是家裡有長輩帶孫子,通常孩子會備受寵溺,沒有獨立學習的機會,如果是以上情況,爸媽就可考量提早讓孩子到幼兒園學習自理,從
2
歲開始循序漸進學習生活自理,並在集體活動中學習和同儕相處與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自理習慣的養成
幼兒的基本自理能力包括吃飯、上廁所、刷牙、洗澡、穿脫衣服、穿鞋襪、收拾玩具等等,這些也是建立孩子責任心、自主能力與自信心的重要關鍵。
從孩子出生開始到入學前,爸爸媽媽就應該循序漸進地讓孩子學會基本自理能力,在教導孩子前,可先準備好適合的用具,並示範給他看,讓孩子有機會嘗試,但千萬不要一直從中介入,必須要能忍受孩子吃東西掉滿地、襪子反覆穿不好或拉鍊拉很久時,家長應避免一直糾正,可引導孩子知道如何克服的關鍵,讓他練習,當成功做到時會充滿成就感,而良好的自理能力也是培養孩子自信的要素。
保持日常作息規律
孩子出生開始,從喝奶、洗澡、睡覺,就可漸進式培養規律作息,當孩子漸漸長大後,爸爸媽媽若訂好晚上
9
點必須上床睡覺,就可每天以步驟式的流程讓孩子知道該睡覺了,可從
8
點半開始,提醒他收玩具,接下來刷牙、講完故事就睡覺等等。如果碰到愛玩的孩子,時間一到還捨不得睡覺,家長可提醒
5
分鐘後就要收玩具,堅持固定睡覺時間,讓孩子遵守作息。
此外,為了讓孩子進入幼兒園能較快適應新生活,從白天就要早睡早起,建議配合幼兒園作息制度來安排時間,如早上
7
點半起床,
8
點吃早餐,午睡從
1
點開始,睡眠時間一個半小時等等,並從吃飯、如廁、睡覺都要自己練習,將來在幼兒園才能提早適應。
文/宋依玲
採訪諮詢/台北市私立蒙特梭利幼兒園教務長徐佳妏、學務長梁慧芬、台北市私立光目華德福幼兒園園長邱麗玉
線上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