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小常識
你的孩子幾歲開始上學呢?幼兒分離焦慮處理不一樣
2018-08-08
分離焦慮是全世界的孩子都會經歷的狀態,但是如何處理和面對會隨著孩子的年齡、與爸媽分開時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以及爸媽在家中對待孩子的態度有所不同。國外的雙薪家庭工作狀況與國內些微的不同也影響爸媽將孩子送去上課時所作出的決定以及態度。更進一步去思考,還有國內各種不同的托兒所在制度和經營理念的不同也造成差別。

根據歐洲各國兒童法定上學的年齡,最早的是北愛爾蘭 (4),接著是英國和蘇格蘭 (5),奧地利、比利時、德國和法國 (6),最晚的是芬蘭 (7),而芬蘭目前是學前教育界公認第一的國家。亞洲國家最早從 2 歲開始 (公私立托兒所),托嬰學校從零歲開始。美國和加拿大則也有設立 1 歲開始的初級托兒所。在考量自己家庭的狀況之後,讓不同年齡的孩子準備進入長期的學校生活時,就是爸媽學習處理寶貝分離焦慮的最好時機!
 
甚麼是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 (Separation anxiety) 是一種與親近和熟悉的人或主要照顧者分離時產生焦慮的心理狀態。

分離焦慮 v.s 分離焦慮症
在學齡前,哭泣、發脾氣和依賴都是正常又健康無害的反應,每個孩子表現的強烈程度不同,通常父母能以耐心和持續一致的態度加以安撫,並且溫和但堅持地設立界限,為分離焦慮 (separation anxiety)

有些狀況嚴重的則出現四肢僵硬、頭痛、肚子痛等生理症狀,影響學校活動進行和同學間相處。若持續一個月出現嚴重分離焦慮症況,可能就要就醫尋求醫療協助,此為分離焦慮症 (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

每一個小孩都會罹患分離焦慮嗎?
根據研究顯示,學齡兒童的分離焦慮症,每一百位中有三到五位兒童罹患;嬰兒則從六到八個月時可能開始出現與主要照顧者分離時有焦慮害怕的情緒 (分離焦慮)。剛開學時,學齡前兒童和剛上小學的新生都多少有分離焦慮,大部分孩子在一到三週內可以逐漸適應,有些卻需要更長的時間。

寶寶的難處
從孩子的角度來思考,你一直是他們的身體和情感安全的來源。當他們跟你分開,例如送至保母家或去學校,他開始感到焦慮了。第一次感受到焦慮讓他們很害怕!他們最在意的是某些可怕的事會發生在父母和主照顧者的身上,或他們會永遠和對方分開。

爸爸媽媽的難處
對爸媽來說也是不容易的,特別是對之前在家照顧孩子的全職媽媽來說,心理上也捨不得,有些媽媽對孩子的依賴甚至比孩子更強烈。對忙碌於工作的爸媽也滿為難,學校對大人來說也是一個無法完全了解和掌控的環境。

要靠經驗來體會,無法用言語安慰
當孩子開始用哭泣來告訴你,如果你不讓他保有這份安全感,他也不曉得等一下他會發生甚麼事。即使你用言語告訴他一百萬次他是安全的,你也會回來,卻沒有任何效果,唯一能停止分離焦慮是他自己去重覆地體驗,一切都會沒事的。

兒童的分離焦慮並不會只發生一次,而是在不同年紀時都會碰到這種狀況。只要發生的程度沒有嚴重到影響上課活動和日常生活,都是正常甚至健康的行為。以下整理讓爸媽參考國內外育兒專欄文章分享的許多建議,幫助親子雙方減少擔心和壓力,一起走出過渡期:


不同年齡,不同方式

嬰兒時期:(0-1歲)
  • 儘早開始讓寶寶練習跟保母和其他照顧者相處,習慣對方的聲音。
  • 在保母用玩具引開寶寶注意力時時,跟他說再見。
學步兒時期-最強烈的階段:(1-3)
  • 想一個特別的道別方式,例如擊掌或唱道別歌。
  • 給孩子一個小任務,例如幫忙關教室的門,會讓他能「掌握」情況。
  • 使用「傷心臉貼紙」,允許他們表達自己的情緒是難過的。可以準備一個小本子,每一次他們想爸媽時,請老師讓他們在本子裡貼一個傷心臉貼紙,這樣爸媽也可以了解他們在學校時感覺的難過的次數。
學齡前時期:(3歲以上)
  • 與孩子一起回顧學校一天的活動和課程,過程中記得仔細觀察他們的反應,讓他們知道雖然會害怕但還是必須上學。
  • 準備一個沒有電的手錶,戴在他們的手上,並將指針轉至你等會兒來接他的時間,當小孩想要找你時,請老師告訴他教室牆上的鐘跟手錶是否指著一樣的時間。
  • 打毛衣或看書。剛開始分開時,在教室後面或外面坐著,讓他知道你在但是很忙碌,不管他怎麼哭,都要表現出很忙的樣子,但也認同他很難過,需要哭泣,過一陣子,孩子就會被教室內的活動和其他孩子有興趣的事物吸引住了。
幾歲都適用:
·  在約定的時間準時抵達來接他們,若真的必需遲到時要對孩子認真道歉(嬰兒也可以感受得到語氣和態度)。
從蒙特梭利理念看孩子的感受:
成人們常說,帶著同理心,那如何確實同理孩子呢? 例如,告訴他們「我知道你不想上學,爸爸媽媽知道了」,別說「學校很好,點心很好吃」讓他覺得「上當」,因為再好也沒有家裡的好又有熟悉感,會覺得爸媽騙他們喔!孩子都會相信你們說的話,萬一他們覺得被騙了,感受會很深刻,沒有安全感和無法相信誰,就更想黏著爸媽了。就像告訴別人一個他們不認同的感覺時心理會不舒服,大人也是這樣的,對嗎?

每次希望孩子能配合爸媽做什麼之前,請記得先了解他們的情緒和思考模式,再配合以上許多方法,協助他們累積正面的經驗,就能逐漸克服對陌生環境的不安全感!當孩子分離焦慮的程度嚴重時,父母都要將手上的事情放下,與學校老師一同合作來處理,否則會影響孩子長期的行為表現,更影響家庭生活喔!
資料來源:1 2 台北蒙特梭利幼稚園:【與Ms. Lam有約問答】文章